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  正文
“《建国方略》与中国梦”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恰好也是《实业计划》在上海孙中山故居成稿100周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伟大贡献,弘扬他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精神,并且加强上海市和中山市两地孙中山思想精神研究和孙中山文化交流与合作,2019年8月19日,由政协中山市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主办,广东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中山学社、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承办的“《建国方略》与中国梦”座谈会在上海田林宾馆举行。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长薛潮主持座谈会。他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的重要时刻,孙中山先生的家乡中山市携手宋庆龄同志的家乡、孙中山先生的第二故乡上海,在孙中山先生不朽著作《建国方略》成书地上海,举行“《建国方略》与中国梦”座谈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孙中山、 宋庆龄的革命思想和爱国精神是一面永远的旗帜。这就是我们今天召开“《建国方略》与中国梦”座谈会,回顾孙中山先生革命历程和国家梦想,研讨《建国方略》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最重要的任务、意义和价值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熊月之,中山市政协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丘树宏,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朱纪华、匡成鸣,孙中山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孙中山曾侄孙女孙雅丽,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赵立彬,民革广东省委常委、中山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山市委主委刘志伟,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廖大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王健等近5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和特别嘉宾出席座谈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在作主题发言时指出,孙中山《实业计划》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完整而又具体的国家现代化计划,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求富求强的中国梦的最为系统的体现。这一计划存在着难于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计划是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的中国梦,又具有在未来实现的可能性,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孙中山呕心沥血,为中华民族复兴设计的中国梦是整个中国梦过程中一个伟大的贡献,他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是永远值得珍视的。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熊月之在作主题发言时指出,《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建设的顶层设计。关于近代国家建设的顶层设计,孙中山先生先后提供过三个版本,1894年的上李鸿章书是1.0版,1906年颁布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是2.0版,《建国方略》加上稍后问世的三民主义演讲稿是3.0版。三个版本之间就内涵而言,越来越细致,就涉及社会层面而言是越来越广泛,就实施难度而言,也是越来越高。《建国方略》最能体现孙中山先生革命导师的气象——宏阔的世界眼光、对国情的深入了解、丰富的科学素养、高度自洽的理论体系、非凡的个人魅力,这五方面结合起来,使得任何一位民国时期的其他的政治活动家都远远不能与孙中山先生相比。
中山市政协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丘树宏在作主题发言时指出,孙中山先生是让中国人“醒起来”的伟人,是中国现代化规划建设的先驱。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建国方略》的内涵相比,今天所提的中国梦,以强起来作为标志,更为突出中国意识、大国责任、世界视野。他建议组织“中国历史名人与中国梦”专题研究。“孙中山文化”上升为国家命题的十年历程启发我们,未来要把对孙中山的政治纪念、学术研究、文化活动、经济社会发展及世界贡献更好地结合起来。他认为今天的研讨会是更深层次的对《建国方略》研究意义、研究方向的一次探索,还要继续深入下去。
座谈会上,来自北京、中山、广州、上海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建国方略》与中国梦”,从《建国方略》的历史意义、时代价值、理论依据、研究史等角度进行了发言和交流。
薛潮会长在最后总结中指出,今天的座谈会在三个方面形成了共识。一是今天座谈会的两个主办单位广东中山市政协和上海宋庆龄研究会所在地恰恰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央刚刚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所在地,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70周年的时代背景,举办这次座谈会十分有必要;二是大家深刻感受到孙中山先生当年辛苦写作的《建国方略》是走向中国梦的伟大贡献,并进一步理解了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更是中国现代化规划的先驱;三是孙中山思想在今天永远闪耀,依然是宝贵资源、精神宝库,中山先生的影响力还在今后。
相关信息
  1. 首页
  2. 工作动态
“《建国方略》与中国梦”座谈会在上海召开
2019年09月11日
信息来源:朱玖琳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恰好也是《实业计划》在上海孙中山故居成稿100周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伟大贡献,弘扬他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精神,并且加强上海市和中山市两地孙中山思想精神研究和孙中山文化交流与合作,2019年8月19日,由政协中山市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主办,广东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中山学社、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承办的“《建国方略》与中国梦”座谈会在上海田林宾馆举行。

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长薛潮主持座谈会。他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的重要时刻,孙中山先生的家乡中山市携手宋庆龄同志的家乡、孙中山先生的第二故乡上海,在孙中山先生不朽著作《建国方略》成书地上海,举行“《建国方略》与中国梦”座谈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孙中山、 宋庆龄的革命思想和爱国精神是一面永远的旗帜。这就是我们今天召开“《建国方略》与中国梦”座谈会,回顾孙中山先生革命历程和国家梦想,研讨《建国方略》的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最重要的任务、意义和价值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熊月之,中山市政协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丘树宏,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朱纪华、匡成鸣,孙中山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孙中山曾侄孙女孙雅丽,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孙中山研究所副所长赵立彬,民革广东省委常委、中山市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山市委主委刘志伟,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廖大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王健等近5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和特别嘉宾出席座谈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在作主题发言时指出,孙中山《实业计划》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完整而又具体的国家现代化计划,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求富求强的中国梦的最为系统的体现。这一计划存在着难于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计划是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的中国梦,又具有在未来实现的可能性,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孙中山呕心沥血,为中华民族复兴设计的中国梦是整个中国梦过程中一个伟大的贡献,他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是永远值得珍视的。
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熊月之在作主题发言时指出,《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关于国家建设的顶层设计。关于近代国家建设的顶层设计,孙中山先生先后提供过三个版本,1894年的上李鸿章书是1.0版,1906年颁布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是2.0版,《建国方略》加上稍后问世的三民主义演讲稿是3.0版。三个版本之间就内涵而言,越来越细致,就涉及社会层面而言是越来越广泛,就实施难度而言,也是越来越高。《建国方略》最能体现孙中山先生革命导师的气象——宏阔的世界眼光、对国情的深入了解、丰富的科学素养、高度自洽的理论体系、非凡的个人魅力,这五方面结合起来,使得任何一位民国时期的其他的政治活动家都远远不能与孙中山先生相比。
中山市政协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丘树宏在作主题发言时指出,孙中山先生是让中国人“醒起来”的伟人,是中国现代化规划建设的先驱。与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建国方略》的内涵相比,今天所提的中国梦,以强起来作为标志,更为突出中国意识、大国责任、世界视野。他建议组织“中国历史名人与中国梦”专题研究。“孙中山文化”上升为国家命题的十年历程启发我们,未来要把对孙中山的政治纪念、学术研究、文化活动、经济社会发展及世界贡献更好地结合起来。他认为今天的研讨会是更深层次的对《建国方略》研究意义、研究方向的一次探索,还要继续深入下去。
座谈会上,来自北京、中山、广州、上海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建国方略》与中国梦”,从《建国方略》的历史意义、时代价值、理论依据、研究史等角度进行了发言和交流。
薛潮会长在最后总结中指出,今天的座谈会在三个方面形成了共识。一是今天座谈会的两个主办单位广东中山市政协和上海宋庆龄研究会所在地恰恰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央刚刚批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所在地,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70周年的时代背景,举办这次座谈会十分有必要;二是大家深刻感受到孙中山先生当年辛苦写作的《建国方略》是走向中国梦的伟大贡献,并进一步理解了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更是中国现代化规划的先驱;三是孙中山思想在今天永远闪耀,依然是宝贵资源、精神宝库,中山先生的影响力还在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