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宋庆龄文物  /  正文

1923年2月2日黎元洪致孙中山电

信息来源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级别三级
文物故事/简介

该件文物为宋庆龄保存的1923年2月2日黎元洪致孙中山电。

电文谓:“孙中山先生鉴:宥电敬悉。海宇分崩,民生涂炭,莫肯念乱,常用咎。自顾衰庸,谬承责难,谓缔造民邦不可弃,谓恢复法统不可辞,遗大投艰,临深履薄。追维积年之扰攘,实缘群派之纷争。将欲体念民情,必先销除兵气。使举国无拥兵之官,则兵或不裁而可自减;使中央有分期之责,则款或不借而可自筹。而重要之因,尤在政党外无异名,民权外无异势。民,同胞也;军,同泽也。本无阶级之别,宁有畛域之分?窃欲为闾阎谋福利,为方镇策安全,秉兹一视同仁,酿为大同之化。乃者,孤诚难感,始愿多违。日言停战,而备战转多;日言裁兵,而增兵转盛。政令不能普及,民意不能稍餍。每凛昊天降丧之忧,辙怀将伯助予之感。奉读来电,求护法事业之圆满,促和平统一之进行。始于裁兵,终于守法。德音所播,顽石为开。岂惟久安之策,实获我心;抑且孑遗之民,胥拜公赐。幸同声之相应,矢此志以不移。谁无好善之心,当有闻风之慕。鸣鸡晦雨,哓鸟漂风,各励精诚,共逾绝险。特覆。元洪。冬。叩。22日发。”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1883年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毕业后,派赴德国留学。返国后被派入海军服役。1911年武昌起义时,被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兼总司令。后复由各省代表举为中央大都督、海陆军大元帅。1912年1月,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1917年7月,张勋复辟时去职,居天津。1922年6月,受直系军阀支持,复任大总统,次年6月离职。

考释详见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辑释:《一九二二至一九二三年孙中山在沪期间各地来电辑释》,中华书局2025年版。

  1. 首页
  2. 宋庆龄文物
1923年2月2日黎元洪致孙中山电
2025年06月17日
信息来源: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来源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级别三级

该件文物为宋庆龄保存的1923年2月2日黎元洪致孙中山电。

电文谓:“孙中山先生鉴:宥电敬悉。海宇分崩,民生涂炭,莫肯念乱,常用咎。自顾衰庸,谬承责难,谓缔造民邦不可弃,谓恢复法统不可辞,遗大投艰,临深履薄。追维积年之扰攘,实缘群派之纷争。将欲体念民情,必先销除兵气。使举国无拥兵之官,则兵或不裁而可自减;使中央有分期之责,则款或不借而可自筹。而重要之因,尤在政党外无异名,民权外无异势。民,同胞也;军,同泽也。本无阶级之别,宁有畛域之分?窃欲为闾阎谋福利,为方镇策安全,秉兹一视同仁,酿为大同之化。乃者,孤诚难感,始愿多违。日言停战,而备战转多;日言裁兵,而增兵转盛。政令不能普及,民意不能稍餍。每凛昊天降丧之忧,辙怀将伯助予之感。奉读来电,求护法事业之圆满,促和平统一之进行。始于裁兵,终于守法。德音所播,顽石为开。岂惟久安之策,实获我心;抑且孑遗之民,胥拜公赐。幸同声之相应,矢此志以不移。谁无好善之心,当有闻风之慕。鸣鸡晦雨,哓鸟漂风,各励精诚,共逾绝险。特覆。元洪。冬。叩。22日发。”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1883年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毕业后,派赴德国留学。返国后被派入海军服役。1911年武昌起义时,被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兼总司令。后复由各省代表举为中央大都督、海陆军大元帅。1912年1月,当选为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1917年7月,张勋复辟时去职,居天津。1922年6月,受直系军阀支持,复任大总统,次年6月离职。

考释详见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辑释:《一九二二至一九二三年孙中山在沪期间各地来电辑释》,中华书局202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