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相关文物  /  正文

《炮火下》(Under Fire)

信息来源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级别一般
文物故事/简介

此为1917年版《炮火下》(Under Fire),属上海孙中山故居旧藏文物。

作者为亨利·巴比塞(Henri Barbusse),由伦敦和多伦多约瑟夫·马拉比·登特和圣子有限公司(London & Toronto J. M. Dent & Sons Ltd.)出版。

该书是一本反战小说,描写了一个步兵班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直至牺牲的情节,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对“光荣战争”的理念进行了批判,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得出必须以革命消灭剥削制度才能根除战争的结论。《炮火下》于1917年获得龚古尔文学奖(Le Prix Goncourt)。

巴比塞是一位法国作家,他先后发起并组织了旨在反战的法兰西退伍军人联合会和国际进步文艺家反帝团体“光明社”。1923年,他加入法国共产党并主持召开第一次反法西斯大会和国际反战同盟大会。

此件现收藏于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1. 首页
  2. 相关文物
《炮火下》(Under Fire)
2023年03月07日
信息来源: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来源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级别一般

此为1917年版《炮火下》(Under Fire),属上海孙中山故居旧藏文物。

作者为亨利·巴比塞(Henri Barbusse),由伦敦和多伦多约瑟夫·马拉比·登特和圣子有限公司(London & Toronto J. M. Dent & Sons Ltd.)出版。

该书是一本反战小说,描写了一个步兵班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直至牺牲的情节,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对“光荣战争”的理念进行了批判,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得出必须以革命消灭剥削制度才能根除战争的结论。《炮火下》于1917年获得龚古尔文学奖(Le Prix Goncourt)。

巴比塞是一位法国作家,他先后发起并组织了旨在反战的法兰西退伍军人联合会和国际进步文艺家反帝团体“光明社”。1923年,他加入法国共产党并主持召开第一次反法西斯大会和国际反战同盟大会。

此件现收藏于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